暑期社会实践(九)星语传声进社区,“两弹一星”精神润童心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日期:2025-08-02浏览:10

2025年7月,教育科学学院“星语传声”先锋队深入南京市七家湾社区暑托班,开展“两弹一星”主题宣讲活动。队员们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珍贵的历史影像、主题绘画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们精心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课堂,让“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基因,在幼小心田生根发芽。

一、活动启幕:首场宣讲开新篇

7月7日,星语传声先锋队开启首场宣讲。成员们以“两弹一星”发展历程、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为主线,用生动故事串联起新中国国防科技突围战。以互动问答引导孩子们思考“国家为何要造‘两弹一星’”,从“保卫祖国”的童言稚语,延伸到国际形势解读,领悟“实力护和平”的真谛;聚焦钱学森、邓稼先“归国奉献”“隐姓埋名”的细节,解答“为何放弃国外优渥生活”的疑问,传递科学家“以学识报家国”的赤子情怀。宣讲后,孩子们用画笔抒发感悟,火箭升空、实验室场景跃然纸上,将精神理解化作创意表达,让“两弹一星”从历史概念,变成可触可感的爱国教材。



二、人物聚焦:精神传承再深化

7月15日,先锋队聚焦“两弹一星”科学家群体,带来人物主题宣讲。以“知识小回顾”衔接首场内容,用时间轴海报重温“两弹一星”关键节点,唤起孩子记忆。讲述钱学森、邓稼先、于敏故事时,融合纪录片片段、深情朗读,还原“放弃优渥归国”“戈壁滩算盘攻关”“隐姓埋名28年”的动人场景。当读到钱学森“建设自己国家”的誓言,活动室瞬间安静;看到邓稼先戈壁滩影像,孩子攥紧拳头;听到于敏默默奉献,稚嫩的“原来付出这么多”,满是敬佩。“科学家事迹小问答”环节,趣味挑战加深记忆;结尾播放“两弹一星”发射视频,蘑菇云升腾、《东方红》响彻,孩子们欢呼“中国真棒”,爱国热情澎湃激荡。



三、趣味实践:游戏里的精神滋养

先锋队创新宣讲形式,以数字炸弹游戏、折星星等活动传递红色精神。数字炸弹游戏把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年份)设为关键数字,在紧张的报数互动中轻松铭记历史时刻,理解“两弹一星”的里程碑意义;折星星时,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折好星星,并写下“希望祖国更厉害”“向科学家学习”等心愿,笔尖流淌真挚祝福,红色基因也在趣味实践中悄然传承。



四、思政深析:解码精神内核

7月16日暑托班思政课上,先锋队深入剖析“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志愿者老师梳理其定义演变及关键节点,从早期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到如今核弹、导弹、人造卫星的范畴拓展,串联1960年导弹发射、1964年原子弹爆炸等关键节点,展现新中国国防科技的跨越发展。同时,组织孩子们朗读戴高乐“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是大国”、周恩来“对付帝国主义不能不讲实力”等名言,引导思考“和平与实力”的辩证关系;结合钱学森归国、邓稼先隐姓埋名故事,还原20世纪50年代科研困境,生动诠释“自力更生、协同登攀”精神,还拓展雷锋、焦裕禄等时代楷模事迹,打通“两弹一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联结,阐明其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科学精神的结晶。



五、航天延展:从“两弹一星”到逐梦星海

“从‘两弹一星’到航天飞跃”主题宣讲,带领孩子们见证中国航天的进阶之路。从戈壁滩奠基的艰辛起点,到载人航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传承;从嫦娥探月“追逐梦想、协同攻坚”,到天宫空间站长期驻留及“太空课堂”点燃科学梦,展现“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展望深空探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未来小行星与木星探测规划,彰显中国航天迈向更远星辰的决心,激励孩子们以先辈为榜样,传承精神逐梦未来。



传承不止,星火燎原。“星语传声”先锋队的系列宣讲,以多元形式将“两弹一星”精神深植童心。从人物故事到趣味互动、思政深析,再到航天延展,层层递进,深化对“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理解。孩子们从懵懂到能讲科学家故事,用画笔、星星寄托爱国情,眼中多了敬意,心中种下了强国梦。未来,“星语传声”先锋队将继续创新,引入角色扮演、情景演绎,借力新媒体扩大影响,让“两弹一星”精神如星火燎原,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激励新一代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报国使命,让爱国与科学的种子,在更多童心沃土蓬勃生长。(文/刘智慧 樊依柔 图/樊依柔 顾鹏飞 审核/吴月华 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