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六)以美育之华 醒人生之花——教育科学学院“美润童心”支教团队开展乡村暑期夏令营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日期:2024-07-16浏览:31

6月29日,教育科学学院“美润童心”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慧凡幼儿园,围绕梆子戏、漆扇、造纸术、拓印、绘本等活动,开展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育教育活动,与幼儿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



今来古往诸般事,脸谱斑斓秀万家。河北梆子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腔种,而河北梆子与京剧除了在表演艺术和唱腔上有区别外,脸谱和服饰基本相同。活动中,通过播放《京剧猫》动画,让幼儿对京剧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为进一步增加幼儿对京剧基本动作和角色的认知,志愿者设置模仿与问答环节,和幼儿共同走进京剧。团队选择了简单易操作的热缩片为载体制作京剧脸谱挂饰,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京剧深厚底蕴,提高幼儿自身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素养。最后,通过京剧脸谱挂饰成品展示这一环节,引出河北梆子戏这一乡土文化,使幼儿在京剧的余韵当中产生对河北梆子戏的好奇心,在活动结束后主动探索,生成连锁效应。通过这一活动,幼儿对京剧文化与河北梆子戏的差异和相同之处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能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向家长老师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主动去参观相关博物馆和观看相关戏剧节目,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漆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创意灵感。团队成员精心组织活动,指导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漆扇,使幼儿收获一份专属的非遗礼物。在制作过程中,点漆、划漆、转扇等工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幼儿深入领略了中华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引导幼儿进一步走进“美”的殿堂,感受并创造属于非遗文化独一份的美丽,体会沉淀千年的东方韵味,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的动力。




 


纸张蕴含古韵,美育课堂启迪童心。纸张作为书写工具,承载着中华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志愿者们通过“趣味造纸术”这一美育活动,和幼儿一起打开了时光的大门,向幼儿们呈现了纸张制作的非凡之处。通过互动问答和精心制作的短片,幼儿对造纸的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加深幼儿对造纸传统工艺的认识,志愿者们特别准备了纸浆、淘浆框及干花草等材料。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幼儿亲身实践,在一道道复杂的工序中领悟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明白了任何事物都是来之不易的,要懂得欣赏与珍惜。



传统拓印连接古今,志愿者组织开展了以“拓字的秘密”为主题美育活动。志愿者为幼儿准备吹塑纸板和水彩颜料等工具,以当地特色鱼拓为引子,激发幼儿对当地布糊画这一非遗文化的兴趣以及引发对“拓印”这一工艺的好奇。通过百家姓,调动幼儿的知识经验,以姓氏为主题,开展拓印活动。志愿者指导幼儿进行刻字、涂色、拓印,增强幼儿对姓氏的进一步认识,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究拓印以及自身姓氏背后的故事。




 


志愿者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俗的绘本,例如《灶王爷》《兔儿爷》等。这些绘本富有趣味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画面,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也能够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绘本故事的讲述,帮助幼儿学习优秀精神品质,增加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其对身边传统节日的习俗以及民间有趣的习俗有了进一步了解,将历史文化及习俗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体会今朝血脉相连的感情。




7月10日,“美润童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束了为期12天的美育教育活动。活动以校训博爱塑魂为核心理念,紧密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美育教育的指导精神,着重强调艺术在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活动中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获得了丰富审美体验,为其全面发展奠基。通过此次活动志愿者明白,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才能自信面对挑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更大的舞台注入新的力量。(文/江敏 王子玉 刘童婕 图/张毓哲 李晨瑜 审核/吴月华 胡芳)